Thursday 23 May 2013

Shake Shake 熊仔餅(小熊餅)


剛在Facebook看到蘋果動新聞說"細細粒"(陳嘉佳)和Bob挑戰樂天小熊餅的最新食法 - 將整筒的小熊餅搖動三十分鐘至所有的小熊餅的內內外外都融為一體, 變成一顆巧克力球為止。

雖然我不太喜歡蘋果日報以"球形人"這個不尊重別人的term來稱呼兩位, 可是當中的內容倒是蠻吸引的 - 因為所有有關7Ps (Product/Service, Promotion, Place, Price [the basic 4Ps]; People, Physical evidence, Process [the additional 3Ps for services])的事都是我想跟你們分享的事哦。

看了蘋果動新聞的影片, 再去Google搜索了一下, 這陣子果然吹起一陣"樂天熊仔球"的風氣。這風氣似乎在日本傳過來的, 讓我們去片:


片中的這個男人花了三十多分鐘去搖那筒小熊餅, 其實他早就在頭一分鐘的時候已經根疲力歇的了, 可是他還是繼續的堅持了三十幾分鐘 - 最後他成功了, 真不枉他費了一番功夫。

在吃的時候, 他說了一句我唯一會聽的日文- おいしい (好吃)。

我想, 用努力和汗水換回來的東西通常都不會太差。


本來看蘋果動新聞, 遠遠的看見這顆巧克力球都覺得很有趣, 很想試下玩, 看看能不能搖出巧克力球的。可是當我看完這段YouTube的影片後, 我不得不承認那層表面溶溶的巧克力球有點噁心。

糾結的是, 即使如此, 我都想試玩一次。
因為很有趣, 所以好想試; 因為有機會失敗, 所以好想試; 因為很有挑戰性, 所以好想試。
就因為這個原故, 出現了網絡瘋搖小熊餅。


不知道這個新食法的始創者是誰, 但這再次證明了*Word of mouth (WOM) 和**social media的威力。

如果這是樂天小熊餅的其中一個marketing strategy, 那我就太佩服他了, 竟然可以用WOM和social media的威力發揮到如此極致。如果那是樂天小熊餅的其中一位用家, 那我就更佩服他了, 竟然可以無聊到如此極致的地步。不是單單的無聊, 還是有恆心的無聊呢,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吃小熊餅有樂趣之餘還可以甩走拜拜肉
兩手同時拿著一筒勁搖三十分鐘又得
兩手交替各搖十五分鐘亦得  得左
Shake Shake 小熊餅   冇得彈


Wednesday 22 May 2013

麥當勞新產品の黑白配


M記近來推出不少的新產品,比方說較早之前推出的麥趣飯,現在又有各種的黑白組合 - 黑白漢堡、黑白珍珠奶茶、新地。


看著這些的"奇奇怪怪"的新產品, 我倒覺得蠻興奮的, 因為這次的target segments很明顯, 而且看著覺得蠻有創意的,我都好想去試一下,看看那究竟算是「創新」,還是「搞怪」。

以前麥當勞大多target小朋友和標榜自己便宜, 但自從它幾年前決定全線(豪華)裝潢之後, "便宜"應該不會再是它主要的賣點。現在在麥當勞裡面坐其實跟在Starbucks坐沒什麼大差別 - 除了那陣油膩的味道之外。("麥當勞全線豪裝" 這個話題會在大概7、8月份的時候繼續詳細討論。) 這一次, 麥當勞主要的target segments不再是小朋友了, 卻似乎是一班喜歡嘗試的、對一些特別/創新的ideas/產品有興趣的、又或者是那些喜歡日本and/or台灣的年輕人。



我猜, 麥當勞這次的這個新系列是源自日本Burger King的竹炭漢堡(上圖)。 Burger King的這個竹炭漢堡真的看似要多黑有多黑; 相反, 麥當勞的黑白系列則在黑中帶點白、白中帶點黑。麥當勞這樣做除了可以避免被指抄襲之外, 還可以利用當中顏色的對比來互相襯托、互相點綴, 令它們看起來順眼點、時尚點、出平面廣告都容易點。

在香港的麥當勞推出這黑白系列之前我在網上看過一些內地食客對黑白漢堡的評論 (因為這新系列先在中國大陸推出), 說黑漢堡和白漢堡的體積都小得可憐、吃完兩個都不夠平日吃一個的飽。內地的食客大多的抱怨都在於漢堡的體積, 相反, 評論味道人反而缺缺, 那看來黑白漢堡在中國大陸的問題就只在於它的體積了。由於香港比內地晚一點才推出這個系列, 不知道麥當勞有沒有汲取之前的經驗和聽取顧客的評語, 才出改善後才在香港推出呢? 這因為我人不在香港一時之間未能搜集到第一手的資料, 但從網上的餐單看來, 黑白漢堡的體積應該跟平日的差不多 - 至少黑(白)漢堡餐中的那個應該不會太小, 不然它憑什麼賣這麼貴啊?

不知你們吃了這個新系列中的產品未呢? 有的不妨分享一下你對它們的感覺 (e.g. 好吃嗎? 奇怪嗎? 珍珠硬嗎? 白珍珠真的有白飯味的嗎? etc.)

Saturday 11 May 2013

Apple要求ISO版Line不再有應用禮物共享功能 - 虧最大的會是誰?


聽說是Apple向Line要求移除禮物共享功能的,我看蘋果新聞的時候,看到說不只是共享功能,連Line的金幣也不能用IOS買了。不知Apple這舉動用意何在呢?是讓target segment顯得更明顯嗎?還是有其他什麼的用意?

據我所知,在香港用Line的人不少,特別是在Whatsapp說要收費之後。(雖然Whatsapp在之後的某一天又突然說不收了)儘管身邊都有很多人說$7.0是合理價廿並爽快的付款了,可是其後我發現Line的聯絡人名單上的人就突然的多了好多。也是的,明明是同類的產品,一個要付費,另一個不需要付費,即使file大了點,但有生動「抵死」的圖畫表情作賠償,一般人都不會理會太多,就只是轉個account而已。

不能使用共享功能的話就算了,至少不會影響到Apple自己的用家,反正都不是自己的事嘛,誰會在買機之前想「啊,買完這個之後不能跟誰誰誰share我那可愛的饅頭人sticker了」哎,別傻了。但若這個變動會影響用家自己買stickers的話 (ie.不能買金幣),那就不同說法了,為此而選擇不買iPhone的可能性會比較高 - 雖然也不見得會成為電話戰場中致命的關鍵,但影響總會有的。

以電話市場現在的趨勢來看,iPhone已經被Samsung的Galaxy系列拋離了很多,而現時的手機用戶對於不同牌子的適應力也比早期的強 (因為已經跨過了系統不同的關口)。現在的iPhone使用者若不是Apple的loyal customers就是那些用慣了IOS不想花effort學習另一種系統的用家,不然就是late adapters。雖然Line users和現時的iPhone users的target segments沒有必然性的重疊,但這也代了iPone可能很難再reach到新的市場。也就是說,若Apple不能抓著現時IPhone用戶的心而讓客源繼續流失的話,Apple可以專心的開拓它的電腦市場了 - 因為它將會連現在在電話市場中佔有的位置都沒有。

單單用Apple對一個Apps所作出的舉動來斷定它會失利可能有點誇張,但導火線本身的問題從來不需要大。

Thursday 9 May 2013

潮流推向Apps廣告?


昨天下午的時候聽朋友說「facebook主要集中在朋友圈內,現在應該focus在開發apps以作宣傳」。

聽到的時候我沒太上心,只是認為這是一個蠻創新的念頭。

但當我今天看到它的時候,我知道marketers都應該認真的正視它的。


OREO的這個game看著好像蠻好玩似的,而且它的玩法也跟它平日的slogan一樣:「一擰、一舔、一浸」。
這個廣告/遊戲/App,我給十分。

不過話說,除了第一次吃OREO的時候試過跟這三個步驟吃之外,通常都不會這樣吃(因為不覺得這樣會特別好吃)。
不知其他人是怎吃OREO的呢?

Tuesday 7 May 2013

<自打嘴巴>

在ipad mini 剛出的那個時候,我曾大力的嘲笑過它,問是否因為Steve Job生前說不要弄7寸平板電腦的市場所以才弄個7.9寸的iPad mini來爭小型平板的market share。
那時,我說iPad mini的positioning不清楚、target market不清楚、用處也不清楚,因為在Apple 的products中,要輕便的話有iPad; 要耐用和"pro"的話也有mac book;要更小更輕的也已經有iPhone, 那iPad mini還可以posit在哪呢?沒有吧,除了終極的Loyal customers之外沒有人會買的。 可是,現在我手上拿著的可就是那「positioning不清楚、target market不清楚、用處也不清楚」的iPad mini。

我不是Apple的忠實fans (事實上,我一直都在「抽」Apple的「水」),也不算是那些看見別人有又想擁有某樣東西的人(可能就有那麼一點點啦),在買每樣high involvement 的東西的時候都會先隨感覺再恆量實際需要才作決定的,所以買iPad mini的這個決定確實有我的原因 - 雖然我不願承認。

就如某年看完Steve Job的iPhone 3發報會之後被iPhone的外型吸引了一樣,我被iPad mini的外型吸引了 - 它的線條、它按鈕的位置、它隱藏鏡頭的方法、它背後那若隱若現的毒蘋果、還有的就是就連iPad 2都無法與它相題並論的 - 左右兩邊margin窄身的設計。個人認為,設計和美感是high involvement products中數一數二重要的一個evaluating criteria,因為其實大家都好想多少的炫耀一下那些想了幾個晚上、捱了幾個通宵後還得咬緊牙關才捨得買的「戰利品」。人嘛,多少都會有點虛榮心的。即使那「戰利品」有多好、有多貴,但不好看的話總好像差點什麼似的,炫耀的時候也好像不夠暢快  - 這是以我作為女性的角度看,男性好像比較著重產品的內涵。可是,外型是我選擇iPad mini而非galaxy note 8.0的最大關鍵之一。

最初想買一部平板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想要一部輕便、方便携帶、電池壽命長和方便打字的,因為我想把工作帶到coffee shop裡去。在我工作得累了的時候,很喜歡去coffee shop坐坐,算是換個環境繼續工作、免得看來看去都是同樣的四道牆和手上的notes,叫自己活活鬱死。而且,適當地轉換工作環境還可以加快工作效率呢!本來其實我是打算在回港後慢慢存錢買mac book pro的,因為mac book的電池耐用、設計精奇,更重要的是,由於它價值不菲,不會整天都想要換新電腦(也基於設計的理由捨不得換了)。可是,現在這情況太迫切了,又不想突然地一擲千金,那我想iPad mimi或Galaxy note8.0會是現在我雖要的東西 - 因為我手上有lap top、有超細顯示屏的智能電話,而重要的是,我還不想把它們換掉、它們還可以做到那些我想它們做到的東西。它們很好,只是市面上出現了那些更好的產品,令它們遭人唾棄。但是,科技這東西我們是追不上的,而且,為什麼要追呢?這是一個迷思。

在決定了要買小型平板以後,首先出現在我腦海的是iPad mini和最近才發行的Galaxy note8.0。看了很多YouTube的影片和數據資料的比對後還拿不定主意見 - 因為看似Galaxy note8.0的功能比較創新、產品本身也比較新、還有電話功能;可是雖然大家都是500萬象素,但﹐iPad mini拍出來的相片比較優、價格也相對地便宜、外觀也比較好。於是,在床上翻滾了一個晚上後,我選擇了iPad mini, 因為Galaxy note 8.0給我的感覺跟我電話好像,而然,我不想要亦不需要兩個電話,也不想把我現在的那換掉。另外,對於之前沒有任何Apple產品的我來說,選擇iPad mini可以讓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不同的apps - 現在不管是Google play store的還是Apple Store的都可以用了。

嘴巴的確是被自己打得蠻痛的,但我知道它會合用。
看書的話這個size是最爽的了。

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一部,但我相信它是最適合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又或者覺得內容有趣的話, 請以後繼續過來消遣一下, 我會繼續努力的把歡樂和marketing帶給大家。

如果你想看更多我寫的那些marketing的文章, 而又不厭棄我那些有點破的英文, 你可以進入以下的網址繼續收看:
http://captureeverymin.blogspot.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