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3 December 2020

中女日記

人老了,容易動不動就想念從前


周日完了崇拜,沖了杯 Ethiopia 水洗、台灣虎記烘烤的花田水仙,看了陣肥佬黎的「人生不是名利場」。  

合上了書,靜了下來,突然開始在腦裡面打文章、突然想念十幾年前的xanga、突然好想喝杯whiskey,好想敲敲鍵盤、寫寫日常。


早前在IG看到元朗 CoHee 在港島開了新店,店名叫"For Single" - 理念是"For single origin coffee at a time & For single malt whisky experience",無論是店名和背後的理念都跟這刻的我很夾呢。


登上了往堅尼地城的列車,好不容易找到了店,想不到尚在soft open 的 coffee shop都有一堆人在門口等候。

大概等了兩分鐘左右,我就忍不住走了 - 在我心中的coffee shop並不應該是這樣的。 


假設讓我在20分鐘內等到座位,也是急急忙忙的趕著走,那我倒不如在家裡喝,不是嗎?

正正是因爲家裡的限制(噪音、空間、你懂的),我們才要逃出來,尋找一個可以安靜放鬆、屬於自己的空間。

在那個空間,我們可以靜靜的思想,慢慢的看書,或做白日夢、或發呆放空,總之就細細的思想慢慢的活,做自己。


這兩年,精品咖啡店因為有政治因素的加持迅速冒起,喜歡去咖啡店的人愈來愈多、咖啡店也愈開愈多。 至於質素算不算參差就不好說,因為我常去的幾間質素也是不錯的。


好處 — 精品咖啡店終於捱出頭了,終於不會被說「夢想理想不能當飯食」、 「顧客都買一杯咖啡坐一天,連電費都賺不回本」,而因為有競爭和有cash flow,可以買到的咖啡豆也愈來愈精品、愈來愈好喝。


壞處 — 顧客太多,等位的時間長了,也不好意思坐太久。慢慢的,咖啡店由「慢活的自由空間」變成「精品快餐店」,打卡的人比想在這繁囂的城市中慢活的人佔據了最後的淨土,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傷感。


忘記了是否因為這樣,開始了買豆回家自己做手沖 — 這反倒比較悠閑。 只是永遠都無法取代咖啡店的那種寧靜與氛圍、那種同好和同路人都在同一個空間的舒適感、那種「我懂我懂」的心情。


說回來,剛才在我決定不等位、離開For Single之後,去了斜對面的一間酒舖,職員給我試了兩大杯Gin和兩大杯私伙whiskey,然後買了一支single malt;再行去華爾登餅店買了好多曲奇回家。


#藍莓曲奇100分